2017年12月18日 | 分享到: | 来源: |
秦海松(前)与照顾他的部分村民在一起。
偏僻山村平顺县东寺头乡黄崖沟村有一位残疾孤儿秦海松。其父母早逝生活困苦,但他孤儿不孤,26户村民的家都成了他温暖的家——
【写在前面的话】
他很不幸:父母残疾、自身残障,双亲早逝、孤苦伶仃;他很幸运:毫无血缘,26户村民轮流照顾,而他也帮助乡亲干些力所能及的活。15年来,纯洁的心、苍老的手、温暖的眼,乡亲们和他演绎了一场人间大爱。他就是生活在老区平顺县黄崖沟村45岁的孤儿秦海松。
黄崖沟村是平顺县东寺头乡的一个小山村,全村37户人家、99口人,散居在5个自然村中,耕作着124亩耕地。
然而,朴素平凡的黄崖沟人,15年如一日,用一言一行坚守伦理道德,邻里相望,互帮互助,质朴礼让……诠释着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延续着真善美。
村子里有一位残疾孤儿秦海松,他父母早逝生活困苦,但他孤儿不孤,26户村民关心他照顾他,让他有了26个家。
听到这个故事后,笔者一行迫不及待地赶往黄崖沟村进行了采访。
秦海松先天聋哑且智障
11月24日,笔者一行驱车2个多小时,来到太行山无数起伏褶皱中拥抱着的黄崖沟村。村党支部书记聂春玉因事不在家。我们见到秦海松,是在村民王永红家。“海松爱吃面,要是大米,肯定是用筷子拨拉着半天吃不下一口。”看着秦海松麻利地将两大碗拉面吃进肚里,王永红和妻子一人拿药,一人倒水,又看着秦海松把药也吃进肚才放心。
交谈中,突然闯进来一个老头,操着浓重的方言说:“可一定安顿海松这孩子吃药啊!昨天他好像是牙痛,我给他弄了点下火药。”王永红向笔者介绍,老汉叫王用材,71岁,是供养孤儿秦海松的26户村民之一,秦海松昨天、前天就在他家吃饭,这不,不放心又专门跑来安顿了。
午饭后,在位于村中的一间砖房前,秦海松小心翼翼地从裤带上拿出钥匙,打开房门,欢快地让客人参观自己的房子。房内简陋但并不脏乱,被褥干干净净。屋里砌着灶台,摆着铁制煤球炉,床头放着一个电暖器。
“烧煤怕他中煤烟,烧柴又害怕失火,前几年村里干脆给他买了个电暖器,解决冬天取暖问题。”闻讯赶来的村医桑建成向我们解释说。秦海松则兴奋地向我们展示戴在手上的机械表,还有藏在箱子里的收音机等。“他很好奇,这些都是村民送的。”桑建成告诉笔者,秦海松是个先天聋哑且智障的残疾人,与他的沟通交流全靠村民们用肢体语言“比划”,大家早已习惯,而面对陌生人,他只会微微笑笑。
26户村民自愿照顾秦海松
今年45岁的秦海松命很苦,非常不幸:自身残疾;30多年前,同样残疾的父母去世后,又成了一个孤儿;10多年前,照顾他多年的大伯离世后,远亲近亲一个也没有了。
秦海松的内心世界我们难以了解,但他有淳朴的黄崖沟人的照顾,有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他很幸运。
上世纪90年代初,刚成孤儿的秦海松被当地政府按五保户供养。本世纪初,大伯去世后,村民们和村干部的帮助爱护更是从未间断。2002年,聂春玉带领村干部将秦海松从白荆树自然村搬迁到村委所在地黄崖沟村,并专门为他盖了住房。秦海松的全砖房在周围清一色的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住宅中很显眼。一开始,村干部给秦海松置办了全套生活用品,备好米面油菜,让他自己做饭吃。但秦海松不会做饭,焖的大米半生不熟,擀的面又宽又厚,两三天吃不完,东西经常坏了、扔了。乡亲们眼看一天天面黄肌瘦的他,心里都很担心他。
2003年,村干部召集全体村民,动员大家自愿照顾秦海松。并没有过多地做工作,包括所有村干部在内的25户村民很快都报了名。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以4个村民小组为单位抓阄,确定顺序;25户村民再按各自所在村民小组抓阄确定顺序。每户村民负责秦海松两天的饮食,无论天气好坏,无论平常还是节假日,轮到谁家谁照顾。
村民照顾秦海松采用两天轮流制,为了方便他记忆,15年里从未变过顺序。村子被一道沟隔成两边,有些农户住的地方稍远一些,秦海松却也烂记于心,两天过后,第三日早上他就能准确地去往下一家。
15年来,村民自觉地按顺序供养秦海松,没错一天,没落一户,没有一户有怨言。今年初,又有一户村民报名加入这个体现爱心的供养序列。孤儿秦海松有了26个家。
家家把他当亲人
15年里,家家把他当亲人一样照顾着。“秦海松大概只有10岁孩子的智商,看见别人有什么,他也想要什么,我们就尽可能地满足他。”村医桑建成说。手腕上戴的表就是村民给他的,尽管他看不懂时间,为了让他高兴,村民们都很大方。
“平时,秦海松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我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给他看病抓药,从来没收取过费用。”桑建成说。
为了解决他的供暖问题,全村人想了很多办法,生炉子、烧柴他都无法料理,最后村里专门为他买了电暖气。他一回屋里就打开电暖气,一开就是一晚上,睡觉也不关灯。听村干部说,秦海松每月电费高达200元,是村民家用电量的几倍,但村干部都没说过他什么。
“他胃不好,不能吃大米。”村民说,每当秦海松单手捂着肚子时,村民就知道他胃不舒服了,因为他有胃病,给他做饭的每户人家都准备了胃药。不会说话的他遇到爱吃的饭就吃很多,因此经常吃坏肚子。
除了轻微的胃病,秦海松身体很健壮。15年来,村民们手把手地教秦海松干些简单的农活,农忙时帮个小忙,农闲时劈个柴,让他体验生活的乐趣。渐渐地,秦海松学会了尽自己的力,帮助每一户供养他的村民,如今他已经成为一个务农的好帮手。
尽管有村民们的义务赡养,当地政府为单身的秦海松办理了五保户。每年村里都会为他买几身新衣服,遇到需要缝补清洗,也是村民们轮流帮忙。
虽然患有智障缺陷,有了这26户村民的悉心照顾,15年来,秦海松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15年如一日,秦海松和他的乡亲们在太行之巅仰望生命之光:一次次温暖的守候,一餐餐农家的热饭,这是对真善美的诠释,这是人性光辉的展示。他们的平凡善举,回答了有关爱的答案,温暖了冰凉的山峦,传递着人间大爱。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