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 | 分享到: | 来源: |
残友集团副董事长刘勇的办公室里有两台电脑,其中一台电脑时刻开着微博。他的微博有5446个粉丝,名字叫“刘勇在喀什”。
这是刘勇随深圳援疆团队来到喀什的第三年。与其他援疆人士不同,因为3岁那年的摔伤,刘勇脊椎粉碎性骨折,身体上至今还植入着2根钢筋、32根弹簧,时刻压迫着心脏。作为一名残障人士,来到新疆后,由于海拔的原因,刘勇便保持着每天吸氧的习惯。
依靠创办与残疾人信息相关的网站以及软件开发,在来到喀什之前,刘勇已经是一家拥有32家分公司的残疾人企业家,其创办并经营的残友集团,因大部分雇佣残障人士而受到外界关注。
来到喀什之后,他把残友理念完整“复制”下来:喀什残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设手工制作、平面设计、印刷等多个专业,学员毕业后即可成为喀什残友下属企业的员工。
3年时间,残友公司在喀什的投入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然而困难却不是金钱可以解决。当地残疾人普遍没有受过较充分的技能培养,加之语言沟通困难,培训一名当地残障人士的时间比预计更长。2011年培训第一批学员,刘勇花了18个月。
理念的改变更为棘手。“在喀什一些地方,残疾人不被社会认可,一般的女孩子家里也不愿意让她们出来工作,如果这个女孩子还有残疾,家里就更不会让她们出来。”
刘勇只得依靠残联挨家挨户打电话,承诺只要完成培训就可以有一份工作。为了避免学员放弃,刘勇至今还保持着每个月到两名学员家中进行家访的习惯,即使是在新疆暴恐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他在微博中写道:“每次家访时,和我的维吾尔残疾兄弟的爸爸、妈妈面对面聊天时,总会有一种感觉,仿佛坐在面前的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
越来越多的新疆残障人士成为残友的一份子。2013年,残友共培训了500余名学员,其中一部分毕业后在社会上找到工作,另一部分则加入残友下属的科技公司、制衣公司或印刷厂等。每到古尔邦节等大型节日,刘勇还会收到当地人特意送来的哈密瓜。
木沙江·卡德尔是残友培训的第一批学员,现在在残友印刷厂工作。残友对于他有着特殊的意义——2013年,他与相识一年的残友同学阿曼古丽·买合木提结为连理。
“以前人们都说残疾人不行,可能一生就要这么过去了。但是在残友我学会了以前不会使用的电脑,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找到了老婆,真的很高兴。”木沙江对中新社记者说。
按照常规,刘勇的援疆生涯即将在今年结束,但因为“不知道离开后这里的学员会怎样”,刘勇已经准备将援疆时间再延长3年。2012年,他的女儿在新疆出生,“刘疆瑗”的名字成为了刘勇援疆经历的一个注脚。
1999年,刘勇在深圳曾经希望办一个报刊亭,但却被“影响市容”的理由拒绝。“我当时就想,如果以后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要把握住。我来援疆也正是要让新疆残障人士有一份工作,有尊严地活着。”
刘勇对中新社记者说,他曾经把这句话转述给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张书记对我说,你让新疆残障人走出家门就业,这是一个奇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