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 | 分享到: | 来源: |
今年33岁的“抚顺好人”杨清泉,家住抚顺县救兵镇大东村。14年前,一次不幸的意外让青春年少的他失去了右臂。在经历了身心的巨大痛苦后,他振作起来,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残疾人创业带头人、致富能手,带动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杨清泉与其带动创业的农户进行交流。
一场意外让他身心受苦
2003年,杨清泉在镇上一个私人铁矿场当了工人。可万万没想到,几个月后的一天,他给机器注油时右臂不慎被绞进了机器,当时他还很清醒,忍着剧痛使尽全身力气把胳臂从机器里拽了出来,随后他被送到抚矿总医院,做了截肢手术。
出院回家后,杨清泉很少出屋,怕别人看到自己,也怕人询问与关心,他开始变得非常自卑。看见昔日的小伙伴和同学们都陆续的谈恋爱、结婚,他经常陷入痛苦与茫然,不能自拔。“那时候我刚刚20岁,却不敢面对爱情,因为失去了手臂,老觉得矮人一截,就连以往的友情都不敢面对,害怕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提起当初,杨清泉说。
但老天是公平的,为你关闭一道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2006年10月,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在杨清泉不能直面人生的时候,用爱的力量鼓励他、帮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于是杨清泉暗下决心,要向残疾人的楷模张海迪姐姐学习,做一名身残志坚的有用青年。
残联引路让他搭上致富快车
在爱人的鼓励下,渐渐地,杨清泉开始走出家门,主动与人打招呼,和朋友聚会,看书、学习,微笑与自信重新回到他的脸上,他开始琢磨着创业致富的门路。
2007年初,抚顺县残联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杨清泉的情况,找到了他,给他讲述了我市一些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并介绍了国家帮扶残疾人创业的政策,鼓励他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杨清泉说,那时他是头一次听说“残联”这个部门,头一次了解到残联帮助残疾人创业、圆梦的事儿。他当时感觉自己身上一下子有了使不完的劲,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杨清泉开始查资料,考察农业项目。2008年6月,在抚顺县残联的扶持下,他开始第一次创业尝试——养鹅。不过第一次尝试并不顺利,4000只鹅忙活4个月下来,杨清泉既没赔钱,也没赚钱。虽然第一次的创业并未成功,但杨清泉却意志坚定,没有气馁,他坚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打造出幸福的未来。
2009年下半年,杨清泉在抚顺县残联的扶持下盖了一座400平方米的鸡舍,开始养鸡。由于鸡舍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杨清泉白天在镇里工作,晚上就在鸡舍看温度,平均每天只睡2个小时。工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过后,杨清泉养的6000只鸡赚了6万元钱。2010年,杨清泉的养鸡规模不断扩大,还招了几名工人,其中便有3名残疾人。“残疾人负责给工人做饭,每月给他们开1200元工资。”杨清泉说。2011年,杨清泉又扩建了一座600平方米的鸡舍,起初的几千只鸡扩大到了2万只。杨清泉成了远近闻名的残疾人养鸡大户。
帮扶残疾人致富回报社会
后来,杨清泉被推选为救兵镇残疾人专职委员。“我做梦都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份工作,还能通过我的努力帮助其他残疾人。”杨清泉说。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杨清泉对辖区内的每一名残疾人的情况都进行了细致了解,谁能从事轻体力劳动,谁有创业意愿,谁有困难需要帮助,杨清泉都了如指掌,谁情绪低落,杨清泉也会上门开导。
2013年2月,杨清泉带领15名残疾人,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购买了40万段黑木耳菌段,由救兵镇政府帮助无偿提供土地60余亩,带动40名农民就业,其中残疾人25名。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赵恒芝今年50多岁,是个双下肢残疾人,生活非常困难,杨清泉把她安排到合作社摘木耳,不到一年,赵恒芝赚到了1万多元。
2013年10月,杨清泉组织全县369名残疾人及家属成立黑毛猪养殖合作社,社员生猪存栏量1000多头,还注册了“吃上口”品牌商标,目前,杨清泉已经建立占地30余亩的种猪繁育基地,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
文章来源抚顺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