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 | 分享到: | 来源: |
工作人员展示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志愿者试用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国内康复机器人有新动态。近日,深圳市迈步机器人科技公司(以下简称“迈步机器人”)发布其外骨骼机器人产品———BEAR H1,吸引了不少从业者的关注。据南都记者了解,与北京大艾机器人和上海傅利叶智能不同,此次迈步机器人运用了柔性驱动器。业内人士认为,柔性驱动器下的人机交互,在康复训练中会更友好、安全、稳定,同时也为机器人解锁了更多“亲近人的场景”。
康复与机器人的连接
康复机器人是辅助人体完成肢体动作,实现助残行走、康复治疗、负重行走、减轻劳动强度等功能的一种医用机器人。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康复医疗的服务范围。
据介绍,新发布的BEAR H1拥有带动力的6关节(双侧髋、膝、踝),和髋部旋转辅助关节,可实现自然步态,适合身高150-190厘米之间、体重小于85公斤的患者使用,并且其外骨骼尺寸可调,步态监测评估系统,还可通过触摸屏实时展示。
深圳迈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功介绍,国外的康复机器人多是针对截瘫,而非老年病患者,随着中国人老年病病患的增加,利用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是重点。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定位人群是脑中风或不完全截瘫者。
“康复需要重复性、任务导向性、精准的训练,对理疗师的需求与要求非常高。”在发布会当日举办的论坛上,长庚大学医学系教授邓复旦表示,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基础上,让拥有人工智能的康复机器人加入康复训练之中,是理想的选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云辉也认为,机器人在医疗事业中,与手术、术后恢复、康复等场景的结合是重点,“机器人相对于人,在重复性、精度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而智能性比较差。如若能把医生的智能转化到机器人上,那么潜力将会被很大释放。”
陈功介绍,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装了很多传感器,在实时检测人体的运动状态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特定的人工智能的算法,预测人体的意图,比如想走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包括想迈左腿还是右腿以及想走想停等。这些信息都会被记录,用于日后在控制机器人中使用。
深企研发的柔性驱动器,
拓展行业想象空间
机器人有能力对人体造成损伤,这是限制机器人走近人类的重要原因。目前,柔性驱动器有望改变它。陈功告诉南都记者,柔性驱动器利用其本身的结构,柔性处理人与机器的交互关系,搭配上算法,可以实现一定的康复策略,达到康复的目的。据悉,与刚性驱动不同,在机器人上加载柔性驱动器,不仅提高了力控制时候的稳定性和精度,更极大提升了安全性,节省了能量消耗。
联想创投集团董事总经理梁颖认为,相较于一般外骨骼机器人,它的核心部件———柔性驱动器———在未来的市场更大。“它是一个具有平台性价值的机器人部件,能解决人机交互中机器人不稳定的问题,想象空间也更大。”深创投创业投资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朱明也认为,柔性驱动器对人的力量有感知,具备缓冲的效果,在机器与人的接触中,不会对人产生伤害,目前看来很独到。“长期看,外骨骼机器人使用柔性驱动器的价值很明显;短期看,从认证到工厂化体系的建设时间长,投资回报的周期也会长,存在风险,但不影响对于公司后期成长性的判断。”
业内: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已非常拥挤
来自兴业证券的研报显示,2020年全球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7.3亿美元,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4 .51%.而第三方咨询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也给出预测,未来5年广义康复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其中康复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1%,外骨骼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47%,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医疗机器人的平均增速。
尽管如此,研究机构对于康复机器人的乐观判断多基于欧美发达的保险体系,要落实到中国,还要着眼于中国的市场现状。深圳瀚翔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锋坦言,目前外骨骼机器人这个狭窄的市场已经非常拥挤,且重叠率很高,“一到两年后行业洗牌,全世界只会剩下一到两家公司,技术和价格有优势的企业会在赛道上胜出。”
据南都记者了解,以外骨骼为代表的康复机器人,在技术应用性上,已经超过在医疗上的实用性,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一年的销售量也只在250台-300台之间。徐锋解释说,欧美康复机器人企业受制于单品需求量小、成本降不下来的影响,即便有高精尖的技术,市场方向还没有找到。
据悉,以色列Rewalk Robotics和日本Cyberdyne是目前全球最成功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企业。它们旗下两款外骨骼机器人,平均一台机器人的价格为60万- 100万元左右,甚至有同类产品价格高达250万元人民币,往往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供需求者使用。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由于没有参考价格体系,因此单价在25万- 50万元人民币这一区间内。徐锋认为,国内外骨骼机器人要在降低成本、增加可穿戴性上下功夫,同时也争取在政策层面上得到医保的覆盖。
陈功表示,由于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针对的销售对象是国内的医院和康复机构,暂时还不是普通消费者,因而能否得到医保的支持,对产品进入医院临床和后期的销售都比较重要,“国内的医保政策一直在变化,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终会有一天被纳入医保体系,造福一般人群”。
行业观察
康复机器人行业前景虽好,困难也不少
据南都记者了解,虽然康复机器人是未来康复训练的主力军,但康复机器人的发展也不是一片坦途。
在外骨骼机器人的生产中,企业要组建GMP标准体系,即医疗器械要求的工厂体系。康复机器人企业要实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从厂房到地面、设备、人员和培训、卫生、空气和水的纯化、生产和文件等,都要建立起被认可的GMP标准体系。
此外,在国内外骨骼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与国外企业并跑的情况下,要加快得到国外的认可,比如产品拿到FDA的认证。据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介绍,国外康复机器人的龙头企业,以色列的Rewalk与美国的Ekso都已经取得该认证。
康复机器人在国内要发展,还需要得到国内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以外骨骼机器人为例,上海傅利叶智能CEO顾捷表示,由于产品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因此需要向食药监部门申请注册,而从临床试验到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通道拿到注册证,大概需要一年多时间。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