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沧州:脑瘫小伙“练摊儿”撑起一个家

2017年12月25日 分享到:
来源:

清晨5点,狮城刚刚苏醒,天还没有亮透,但在位于市区海河路的果品批发市场上,一个一瘸一拐的身影却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他双手环抱果箱,一步一踉跄地往电三轮上一趟趟地搬运着水果。几乎每天早晨,陈顺利都会在残疾同伴儿的帮助下,准点儿来这儿上货。“练摊儿”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陈顺利感觉快乐而充实。

 沧州:脑瘫小伙“练摊儿”撑起一个家

自叹——命运多舛

陈顺利老家在献县,从他懂事的时候开始,他就知道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不仅说话说得晚,口齿不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手脚也不太听使唤。

家人带着年幼的陈顺利去过很多医院诊治,但最终结果是脑瘫。病症直接影响到他的肢体协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所幸智商影响不太严重。

和其他孩子的“不同”,曾让陈顺利沮丧苦恼,感叹自己命运多舛。但性格要强的他,却没有自怨自艾,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走进了校园。让人没想到的是,陈顺利的学习成绩并不差,一路读到了初中。但10年前,父亲遭遇的一场事故,让他们的平淡生活戛然而止。

事故直接导致父亲的腰椎断裂,但手术进行得及时,生命保住了,但却丧失了劳动能力。随后,老家在湖北的妈妈,撇下陈顺利爷儿仨走了。当时陈顺利只有15岁,弟弟才7岁。对于妈妈,他不愿多说,但话语间却透着些许伤感。

自立——赚钱养家

家里的变故,让陈顺利瞬间长大了。看着让疾病折磨得日渐衰老的父亲,和刚刚步入校园的弟弟,陈顺利决定辍学打工,用自己残疾的身体撑起这个残缺的家。

可对于一个患有脑瘫的人来说,走入社会应聘打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次次的碰壁,让陈顺利心里委屈,但为了父亲每个月的医药费和弟弟的学杂费,他总是一次次地硬着头皮往前冲。

工夫不负有心人,离家不远的一家工厂接纳了他,工作内容是给机械上拧螺丝。对于常人来说,这工作恐怕并不难,但对于陈顺利来说,却着实费劲。他恨自己干活不麻利,双手不听使唤。2014年,工厂不景气,他失业了。

村里的一位残疾人,陈顺利叫她莹莹姐,介绍他到沧州阳光残疾人服务中心学习手机维修和电脑应用。能有一技之长,以后可能就能找到好一点的工作了。怀揣着梦想,陈顺利来到了阳光残疾人服务中心。

为了省钱,他没有在服务中心的食堂吃过饭,每顿他只吃两元钱的烧饼加咸菜。学习的过程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手脚不灵活,手机维修和电脑应用都不适合他。

培训结业后,通过老师闫树靖的推荐,陈顺利来到市区一家洗车行面试。面试的时候,老板一看他的身体状况,就表示不同意。闫树靖的爱人也在洗车行工作,他提出愿意分担陈顺利的工作,老板才勉强答应。虽然陈顺利干活慢点儿,但是他工作踏实,肯吃苦,最终得到了老板的认可。

自强——来沧打拼

在外打工的时候,陈顺利每个月都会将千元左右的工资分成几份,一份给父亲买药,一份寄给住校读初中的弟弟,他自己却留下很少。日子刚刚转入正轨,父亲却突然撒手人寰。

料理完家中的一切,陈顺利回到沧州继续打工供弟弟上学。但就在不久前,陈顺利所在的车行拆迁了,他再一次失业。

家,没了;工作,也没了。17岁的弟弟陈自力不想让哥哥太辛苦,辍学后前往保定的一家鞋厂打工去了。为了不给弟弟增加负担,陈顺利决定自己摆摊儿卖水果挣口饭吃。

在阳光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徐天亚的帮助下,陈顺利买了辆二手电三轮和一台二手电子秤,开始了“练摊儿”的日子。进货、转街、卖货、收摊,每天陈顺利总是劲头十足,收入微薄,但却能自力更生,这让他有了存在感。

自信——为了梦想

“新鲜香蕉,新鲜香蕉,便宜啦!”8点,陈顺利小摊儿上的破旧喇叭开始叫卖起来,声音洪亮流畅,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因为口齿不清,这喇叭里的吆喝声,是他请人帮忙录制的。“我.……说不清,有个也……是卖水果的大哥帮我录的。”说着陈顺利憨憨地笑了起来。

早晨小路上行人少,来买香蕉的客人也不多,趁着这阵儿,陈顺利一瘸一拐地在三轮车左右忙碌着。他把香蕉从箱子里拿出来,颤抖着双手一把儿一把儿地摆放整齐,然后把空箱子拆放平整铺到三轮车前,再摆上几把儿香蕉。一切准备妥当,只等顾客上门。多位市民在了解陈顺利的情况后,都主动放弃找零,但陈顺利可不干,每次他总是说:“谢谢,再拿个香蕉吧。”

陈顺利特别想通过本报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好心人:带他走出小村庄的莹莹姐,几乎每天都帮他上货的徐艳红、祁淑珍,帮他买二手电动车的阳光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徐天亚,还有阳光残疾人服务中心的闫树靖和他的老公李文何,以及农历大年三十送他回献县老家的热心人刘卫国。

为了生活如此辛苦的陈顺利,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有个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一家小小的水果店。


文章来源沧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