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跛脚义工”易海明:创建爱心车队助残助学 12年传递社会温情

2017年8月15日 分享到:
来源:

在湖南株洲大街上,人们经常会看到“跛脚义工”易海明的白色残疾人辅助汽车。易海明常年奔波于医院、残联、敬老院、福利院和孤寡老人家,穿梭在街道社区、小镇村庄之间,走遍了株洲的各个边远角落。

易海明今年57岁,他身残志坚,从2006年开始,牵头成立株洲县残疾人爱心车队,每年免费接送高考生,帮助老人、小孩、行动不便的人,组织爱心人士给残疾人、孤寡老人赠送生活物资。这些年,他已累计帮助至少500名残疾人解决了找工作、维权等问题,被大家称为“活雷锋”。

易海明(左一)和爱心车队一起帮助残疾人朋友出行。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易海明(左一)和爱心车队一起帮助残疾人朋友出行。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1.脱离双拐重新站立 终于可以“自由地行走”

易海明在3岁多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二级肢残,双脚严重变形。当时医生一度认定他一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学生时代,他靠撑着双拐行动,由于身体残疾,他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关怀,这让他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去帮助他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同学曾经的帮助,却让易海明铭记至今。

熟悉易海明的人都知道,为了远离轮椅、拐杖,他挣扎着一步一步地走,一次一次地摔倒。上小学时,他用双手撑着小凳子走;又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上初中时,终于学会了用双脚站稳大地;之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与磨练,他终于能够拖着跛脚,自由地行走。易海明说:“那是自我救赎的过程,我要证明的是,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2.创建爱心车队12年 “易伯伯和他的车队又来啦”

由于自己从小的不幸,易海明更能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所以,他的心里始终有着强烈的“助残”念头。

2006年,这个想法开始得到落实。这一年,易海明牵头成立了株洲县残疾人爱心车队。

2017年高考期间,易海明送考生上车。图片来源:株洲新闻网
2017年高考期间,易海明送考生上车。图片来源:株洲新闻网

12年来,他带领爱心车队免费接送高考生,许多考生都认识了“跛脚易伯伯”和爱心车队的车辆。2012年高考期间,株洲县遭遇罕见大暴雨,部分地段积水严重,一部分高考生被雨水困在旅店中。易海明带领二十多辆爱心车冒着暴雨奔赴各旅社、酒店,一趟又一趟把一个个渴望帮助的考生按时送至考点,却没有接受一分钱的回报。现在,易海明的爱心车队送考车已经增加到了56台。2017年高考期间,易海明四处奔走告诉每一位陪考的家长,高考期间凡是看到系有绿丝带和贴有“爱心送考”车贴的车辆,都可以随时拦停,司机都会负责安全接送,直至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经常说的就是:“看,易伯伯和他的车队又来啦!”

易海明经常把自己的名片发给他的残疾人朋友,嘱托朋友把QQ和电话号码告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有困难就找易海明”。十几年来,易海明已经帮助过至少500名残疾人解决了找工作、维权等问题,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2015年7月的一次活动中,他主动向活动方申请,义务为残疾人办理“轮椅申领手续”。“很多残疾人都住在偏远的农村,有的信息他们可能很难获取到,所以我想到主动上门。”同样身为残疾人,易海明深感肢体残疾人出行的难处,于是主动上门走访。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一共走访了40多位偏远农村的残疾人,一边上户收集材料,一边到村里帮着开证明。

易海明也碰到过做好事时却被对方误解的经历。有一次,他得知有户人家一家三口都是重残病人,他二话不说就赶了过去。因地处偏远,他只能先通过电话找寻住处,谁知,对方一接通电话就大骂他“骗子”,易海明只好哭笑不得地回复:“等会上门再说。”一路打听他才找到了这个残疾人的家。对方一见到易海明,发现他也是一位残疾人,身上还穿着“义工”服装,这下才知道冤枉了人。易海明只是笑笑,继续为老人填写申请表,去村上开贫困证明。

易海明说,残疾人担心受骗他很理解,因此才更要做好服务,让他们觉得这个社会上好人很多,“受点委屈没关系,他们终会认可的。”

一位残疾老人为了报答易海明对她的帮助,花几个月的工夫,一针一线制作了一双布鞋送给他,这让易海明备感温暖,也让他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理由。“每次想到这双布鞋,就觉得我做的都值了。”易海明说。

3.做好事有“利”可图 六个字是最好理由

熟悉的人都知道,走路一瘸一拐的易海明,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跑起来“飞快”。

2016年,易海明(左一)到残疾人朋友家中走访。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2016年,易海明(左一)到残疾人朋友家中走访。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2012年,易海明带着他的爱心车队加入了株洲县博爱义工联合会。从此,他在公益之路上更加活跃了。不管是联合会集体活动还是分组活动,他次次参加,从不缺席,大家都说他是“疯狂的义工”。如今,易海明已经有了二十多个义工群,每个群举办的义工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除了把爱心撒播在株洲,他还远赴云南、甘肃两省的地震灾区,组织开展救灾活动。2012年12月,易海明和义工唐先华自费前往云南省彝良县地震灾区。当时,那里要翻山越岭,路不好走,还有随时发生余震的危险。易海明拄着拐杖,克服了许多正常人都望而却步的困难,硬是爬上了海拔3800多米高的山区学校,把筹集到的学习用品和防寒物资,发到学生手中。2014年6月,他又自费前往甘肃漳县海拨3900多米高的地震灾区。

因为过硬的摄影技术,易海明成了各个团体不可或缺的御用摄影师和宣传骨干。他白天做志愿服务,晚上回家后就整理修饰照片,上传到各个网站。他经常要忙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睡觉,虽然累但他很快乐。

对别人大方,对自己吝啬。自创建爱心车队那天起,易海明开着自己那辆已经非常破旧的汽车奔走各地,所付出的电话费、汽车燃料费、冲洗照片费、礼物的费用等等,连他自己也算不清楚。其实,易海明家并不富裕。他和妻子都是下岗工人,还有母亲和岳母要照顾。夫妇俩为了省钱助人,每星期才吃一次荤菜,但是妻子毫无怨言,一如既往支持丈夫的爱心事业。为此,易海明深情地说:“如果没有老婆的理解和支持,我没法坚持下去!”

在甘肃漳县灾区,易海明和学生在一起。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在甘肃漳县灾区,易海明和学生在一起。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这点点滴滴都是易海明在公益路上的小音符,正是这些小音符,汇成了一曲爱的乐章。有人对易海明的行为不理解,“无利可图的事情拼命做”,认为他不是疯了就是傻了。可易海明说:“我并不认为我比别人傻。我有所‘图’,我图的是快乐。因为我做义工收获最大的就是快乐。”

易海明认为,做慈善如果带着一定的目的性,肯定坚持不久。他觉得做义工是纯粹的,不抱太多的目的性,才能把爱心事业坚持下去。

有人问他:“走路吃力还四处奔波,觉得辛苦吗?”易海明说:“我只是在想怎么能走得更快一点,再多做一些。”正如他在QQ上的个性签名“我奉献,我快乐”,简短的六个字,正是他的真实写照和最好的回答。


文章来源株洲文明报